初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 15


分类:相关阅读 / 「初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

初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 15
前一篇:初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 14 下一篇:初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 16
文本阅读:
  初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第己版)露必酸圆园声波传播到人耳后,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我们知道,人耳是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的,如图1-2所示。外耳和中耳之间有一层薄膜,叫做耳膜(鼓膜)。平常我们看到的耳朵就是外耳,它起着收集声波的作用。声波由外耳进来,使鼓膜产生相应的振动。这一振动再由中耳里的一组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橙骨)传到内耳,刺激听觉神经并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媒质传播声音的速度大小和媒质的种类以及
  环境的温度有关。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在钢铁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图1-1声音的传播
  4000m/s,比在空气中快10多倍。
  为了便于说明声音的特性,我们先看一下一个记录声音的简单装置。如图1-3所示,在一种称为音叉的发音物体的一个臂上粘上一个细金属针,然后用小槌敲击音叉,并使细金属针紧靠一块熏有炭黑的玻璃片。如果这时用匀速移动玻璃片,金属针就会在玻璃片上划出音叉的振动痕迹,也就是音叉的振动波形。
  一听神经
  外耳道耳膜回件
  图1-2人耳的构造图1-3音叉的振动波形人们根据听到的声音的不同,归纳出了声音的三个特性,就是音调、响度和音色,而且找出了它们和发声物体振动特性之间的关系。
  1.1.2音调
  物体的振动有快有慢,例如细而短的琴弦振动比较快,粗而长的琴弦振动比较慢。在1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以Hz表示。例如某种物体的振动次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