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系统设计与优化 154


分类:相关阅读 / 「音响系统设计与优化」

音响系统设计与优化 154
前一篇:音响系统设计与优化 153 下一篇:音响系统设计与优化 155
文本阅读:
  第2章声波的叠加
  】区域图标
  非耦合线声源|
  oms
  |..据合
  2阶扬声器
  @3m间隔
  梳状响应
  1/24倍频程|kz.
  5x2阶(40)
  dd-id6dho:oms
  3m间隔
  叠加区滴弯讲程
  混合,隔离
  图2.73对于非耦合线源阵列2阶扬声器|葡交热过罐续"都加区
  oms
  影响因素
  L离轴,分频过渡|
  之间。应注意的是,金字塔的延伸只发生在高频范围,它高度间的差异达到了极限状态。除非3阶系统采用中频指向性加大了中频和高频高度的差异。这是由特殊的前加载低频/控制来补偿高频控制,否则当频率下降时会很快地出现重叠。
  中频驱动单元造成的,所以它与1阶单元的中频覆盖相同。图2.76所示的是改变了单元数量和间隔的情形。在此这里我们还选择了另一种扬声器,其标准的间隔维持不情况下,我们回过头来,将单元的数量减少到3个,将间变,如图274所示。这次采用的是号简加载的2阶系统,它距增大1倍,即6m。其结果是交叠过渡分割位置线的数加强了中频的指向性控制。这样便延伸了高频和中频段的交量加倍了,它们根据距离的变化,按比例向外移动。应注叠过渡型,同时与这一频段的金字塔延伸非常地匹配。与具意的是,图中低频部分的平行金字塔终于能看出有了一定有类似单元间隔的1阶系统相比,其平坦覆盖区域变大了。的变化。单元间距的增大,提高了金字塔台阶的高度,降如果2阶系统能够将单位型交叠过渡线移回来,那么3低了台阶的总数,将数量减小到2(之前为4)。这时最平阶系统肯定会进一步将其移回,如图275所示。图中的3阶坦响应区域又重新回到单位交叠和加倍交叠过渡线之间。
  系统采用的间隔也是3m。高频范围的缝隙交叠区移到了12m二、非耦合点声源阵列
  的图框之外,从而导致在出现"加倍交叠过渡"之前具有最大的范围。但应注意,中频和高频响应仍然是与1阶系统的下面的分析是在原有非耦合研究的基础上增加张角这响应很相像,重叠仍然是处于距声源几米的范围内。金字塔一变量。非耦合点声源主要特性与其对应的耦合声源并不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