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
第6章听音的声学环境289
是代表发生区域转换的某个特定频率。
6.2.10声学上的"大房间"和"小房间"临界频率(也称为"Schroeder频率"或"大房间频率")的概念使我们能够从声学意义上定义房间的"大"和"小"。对声学上的大房间而言,临界频率出现在房间里声源的最低频率之下;而对声学上的小房间而言,临界频率处在房间声源的频带之内。声学上的大房间的例子有音乐厅、大教堂和大型录音棚。大多数人会在声学上的小房间如卧室、浴室和起居室等听音乐或演奏音乐。由于音频工作站技术的应用和小房间的低费用,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小房间里演奏和制作音乐节目,这已形成一种发展趋势。
6.2.11临界频率的计算
如何计算临界频率呢?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认识到当波长达到房间的平均自由程时,驻波模式的表现可能开始增大,因为这时声波开始与所有墙面"接触"。这个方法可用于设定临界频率的下限,当频率低于此值时,如果没有采用特殊的声学处理,很难避免驻波模式效应在声场中占主导地位。基于上述方法,假设当平均自由程等于一个半波长时,驻波模式效应开始明显增大,由此得到临界频率的计算公式,即:
31344
ama =(2JMFp-2)样和
其中,MFP为房间的平均自由程。
上式可以方便快速地用于评估某个房间的临界频率。然而,实际临界频率可能远比计算值高。因为当房间的吸声系数较小时,可能在较高的频率仍然存在显著的驻波效应。正由于此,另一个可行的临界频率定义是以模式带宽为基础(尽管这在最初设计阶段会产生鸡和蛋的情形),同样可以产生前面介绍过的公式。原因如下所述。模式效应产生的结果是引起频率特性和空间声压分布的波动。这意味着,如果某个频率只激发起一个驻波模式,那么它引起的波动会很大;然而,如果一个频率激发起一个以上的驻波模式,那么其频率特性的波动和空间声压分布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