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第3版) 303


分类:相关阅读 / 「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第3版)」

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第3版) 303
前一篇: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第3版) 302 下一篇: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第3版) 304
文本阅读:
  288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第三版)
  算出来吗?图6.39所示为典型的房间频率响应,图中表示出3种不同的频率区域。
  图6.39典型房间频率
  6|截止频率
  响应
  模式区扩散声场区
  -12
  |最低模式
  临界频率
  -24++
  10321003201000320010000频率(Hz)
  (1)截止区:低于最低共振模式的频率区域有时称为截止区或压强区。在此频率区域,房间的所有尺寸都比半个波长小。这并不意味着房间里没有声波传播,但它更像一个终端没有开口的打气筒。也就是说,当房间里存在不同声源(如扬声器、乐器等)时,它产生的效果经常是(但并不总是)减小声源向空间辐射声波的能力,从而减小这些频率的声压级。
  这是因为声源的辐射阻抗发生了变化,使之难以向空间辐射声波。低频截止频率可简单地按下式计算:
  FC344
  =12
  其中,L指房间的最大尺寸。
  (2)模式区:紧接着截止区的是声学特性以驻波模式为主的频率区域,称为模式区。在此区域,以扩散声场为前提的分析方法肯定不适用。
  (3)扩散声场区:最后一个频率区域是扩散声场存在的区域,在此区域有关混响时间的概念成立。通常在此频率范围,只要混响频率特性良好,音质将达到最佳。此时房间的驻波效应最小,听音者感受到的是一个在整个房间均匀的混响声。
  从模式区变换到扩散区的分界频率称为临界频率。虽然临界频率是指某个特定的频率值,但实际上特性转换的边界是模糊的。临界频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