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
第9章录音的起点
压缩比,大约在3:1或4:1左右,这也取决于演唱者的特质与乐曲个别部分的风格。同样,最好是在前期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人声,在后期混音的时候再配合歌曲整体的音响效果对人声稍加润色即可
·根据演唱者的水平进行设
优秀的演唱者是可以随意控制其声音的动态变化幅度的,而且他们也知道如何利用话简,才能使他们的声音听上去更优美。与这样的歌手合作时,我们不需要像处理那些经验不足的歌手所唱出来的歌那样,要给人声加很多的压缩或限制处理。如 Bryan adams,他对自己嗓音的控制已经到达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在唱到那些需要大声演唱的段落时会自己避开话筒的拾音主轴,这样我们拾取到的人声电平虽然很高,但却刚好不至于过载。
根据歌曲的类型进行设置
歌曲中人声部分的动态范围的不同也决定了压缩器设置方式的不同。如果有的歌曲人声电平从头到尾几乎都没有什么变化的话,那么对于这类动态很小的人声的压缩设置方式,是肯定不同于那些歌曲中人声动态有较大变化的压缩设置方式的。对动态非常大的音轨来说,在进行压缩处理之前可能需要先经过限制器的处理,以防声音信号出现过载现象
·将峰值限制器置于加有压缩器的通路中
个动态变化很大,而且是通过近距离拾音方式所拾取到的人声会含有很多非常高的峰值电平信号,而如此之多的峰值电平可能单用个压缩器是无法完全控制住的,因此你需要再接入一台峰值限制器才能避免过载现象的出现。而具体两者在通路中的顺序,就需要你来决定了
·与主唱相比,背景人声所需要的压缩量更大
背景人声的动态范围一般是不会超过主唱的,因此在经过了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