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师实战技巧(第3版) 211


分类:相关阅读 / 「录音师实战技巧(第3版)」

录音师实战技巧(第3版) 211
前一篇:录音师实战技巧(第3版) 210 下一篇:录音师实战技巧(第3版) 212
文本阅读:
  第9章录音的起点
  9.2记录
  ·什么是音轨记录单
  从传统意义上讲,音轨记录单当然是一份用来记录日期、所有物件摆位的详细备忘录。如每路音轨的位置,每轨所对应的乐器名称,演奏人员的姓名,额外还有什么备注等所有与录音相关的信息,都会在这份单子上被详细的记录下来。如果更详细一些的话,其中还会记录如录音机走带速度、均衡曲线形状、参考电平、校准音、录音机的品牌,以及曲目的录制遍数、录制日期、需要注意的细节(如话筒和周边设备的使用情况等),还有标号顺序以及BPM(每分钟的节拍数)等一些琐碎的信息
  什么是录音规划表
  按以往多轨录音的方式,每次的录音都是通过音轨记录单来保证信息的完整有序。但在当今音频工作站的时f代,音轨记录单就有些过时了,单举一个例子就能证明这一点-在以往多轨录音机中无法变动的音轨位置,在数字工作站中是可以随意挪动变化的,昨天录音时还在第路的音轨,今天就有可能会被移至第15轨,所以说以往音轨记录单中那些固定的音轨位置就显得毫无意义了。另外,与每天录音的记录表相比,录音规划表更多的是记录整个录音工程的宏观信息,而非每天琐碎的录音工作,这点也与以往音轨记录单的作用是一样的。
  在为一个大型的录音项目录音时,大多数录音师都会将每次录音工程文件的音轨配置设得十分相近,这就意味着每首歌曲的架子鼓音轨都会在同一个位置。例如,在每首歌曲的工程文件中,底鼓都会占用第3路音轨,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更加方便录音师记忆及使用图9.1所示为一个以音颏工作站及其设置为强调重点的录音规划表。其中,大多数与音轨相关的信息,既可以被写在录音规划表上,也可以被记录于混音界面中每路音轨的注释版块,甚至直接将其记录在编辑窗口中也是没问题的